一、高壓無功補償的設計內容
(1)根據負荷資料、變電所負荷位置計算補償無功功率值。
(2)選擇適當的無功電源設備及補償位置。
(3)通過技術經濟綜合比較,確定無功補償裝置。
(4)評定無功補償裝置的補償方案。
二、設計文件及圖紙要求
(1)設計說明書一份。
(2)計算書一份。
(3)系統接線圖一張。
三、原始資料
(1)35KV雙電源變電站10KV供電變電站電纜供電負荷位置統計資料如圖:
說明:數據單位(km)
(2)變電站負荷(不含輸電線路)反饋資料如下:
名稱 | 有功負荷(kw) | 同期啟動系數 | 自然功率因數 | 目標功率因數 |
礦機廠 | 1350 | 0.92 | 0.75 | ≥0.92 |
電機廠 | 950 | 0.95 | 0.67 | ≥0.91 |
煉油廠 | 1050 | 0.87 | 0.74 | ≥0.92 |
汽車廠 | 1000 | 0.88 | 0.76 | ≥0.93 |
化工廠 | 900 | 0.86 | 0.82 | ≥0.95 |
表1
名稱 | 站用電(kw) | 目標功率因數 |
變電站 | 12 | ≥0.9 |
表2
名稱 | 型號 | 電壓(KV) | 電阻(Ω/km) | 電抗(Ω/km) |
電纜 | ZLQ2-3×170 | 10 | 0.45 | 0.08 |
表3
(3)變電站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電纜供電方式,變壓器總容量為4000KVA
(4)10KV電纜充電功率忽略不計
第二部分 設計說明書
一、 解題步驟說明
1、 計算無功總負荷(明確無功性質:感性還是容性)
① 用電設備負荷無功
② 站用電負荷無功
③ 電力線路負荷無功
2、 設計無功補償方案
① 無功功率補償設備的設計方案
㈠ 無功功率電源的選擇
① 方案一:同步電動機
② 方案二:并聯電容器
③ 方案三:同步調相機
④ 方案四:靜止無功發生器
⑤ 方案五:并聯電抗器
㈡ 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容量的選擇
① 總容量
㈢ 無功電源容量的分區選擇
① 分區容量
㈣ 斷路器(開關)的合理選擇
②無功功率補償裝置位置的設計方案
㈠ 變電站高壓(相對變壓器而言)母線側
㈡ 變電站低壓(相對變壓器而言)分段母線Ⅰ母
㈢ 變電站低壓(相對變壓器而言)分段母線Ⅱ母
㈣ 變電站低壓(相對變壓器而言)旁路母線上
3、 各種方案之間的類比
① 無功補償設備
方案 | 名稱 | 額定電壓 | 高工作電壓 | 額定容量 | 經濟投資/臺 | 數量 | 總體經濟 | 優點 | 缺點 |
方案一 | 同步電動機 | ||||||||
方案二 | 并聯電容器 | ||||||||
方案三 | 同步調相機 | ||||||||
方案四 | 靜止無功發生器 | ||||||||
方案五 | 并聯電抗器 |
② 無功補償設備的位置
方案 | 位置 | 斷路器臺數 | 刀閘數 | 電纜數 | 經濟占地面積/平方米 | 占地面積 | 總體經濟 | 優點 | 缺點 |
方案一 | 高壓母線側 | ||||||||
方案二 | 低壓分段母線Ⅰ母 | ||||||||
方案三 | 低壓分段母線Ⅱ母 |
4、 選定 恰當的方案組合
5、 繪制變電站電氣主接線圖
二、 對待設計無功補償裝置的位置說明
電力系統中針對無功補償裝置的安裝位置來說,都是只管補償后面的負荷,不管補償裝置前面的負荷。
無功補償的節能只是降低了補償點至發電機之間的供電損耗,所以高壓側的無功補償不能減少低壓網側的損耗,也不能使低壓供電變壓器的利用率提高。根據 佳補償理論,就地補償的節能效果 為顯著。
但是由本變電站采用的是集中補償方式(裝設在企業或地方總變電所6~35KV母線上,可減少高壓線路的無功損耗,而且能提高本變電所的供電電壓質量。),故無功補償裝置安裝在10KV母線上。
三、 無功補償裝置選擇的說明
無功補償裝置的選擇在電力系統中都是有固定的原則——擇 用。
1、 供電的可靠性;
2、 設備的經濟性;
3、 設備的操作維護的方便性。
四、 無功補償裝置的容量組合
根據相關的設備容量分區而制定。具體的請參考計算書。
五、 變電站主接線的確定
依據原始資料可知變電站的部分主接線方式為雙電源供電,單母線分段送電。然后添加無功補償裝置電氣裝置即可。
第三部分 計算書
一、 負荷反饋資料中的 大有功負荷計算
依據 大有功功率的計算公式:
式中:為 大有功負荷,其 單位為瓦(w)。
為同期啟動系數(又名需用系數),其單位為1。
為統計有功負荷,其 單位為瓦(w)。
說明:
為計算方便令1,2,3,4,5字符分別代表礦機廠,電機廠,煉油廠,汽車廠,化工廠(下同,不再重復說明)。
二、功率因數角的計算
依據功率因數利用反三角函數求出功率因數角,其計算公式為:
式中:為功率因數符號,單位為1。
為功率因數值,單位為1。
為功率因數角,單位為度。
為反三角函數的代號。
自然功率因數角:
∵ ∴
∴
目標功率因數角:
∵ ∴
∴
三、 大無功負荷的計算
依據 大無功負荷計算公式:
式中:為 大無功功率,其 單位為乏(var)。
為 大有功功率,其 單位為瓦(w)。
為功率因數角的正切值,其單位為1。
大自然無功負荷:
∴
大目標無功負荷:
四、 電纜輸電損耗(此處忽略不計)
依據功率損耗公式:
五、負荷資料整理
依據負荷求和公式:
式中:為有功功率的求和公式符號
為無功功率的求和公式符號
大有功負荷為:
大自然無功負荷:
大目標無功負荷:
變電站站用電負荷:
所以:
綜上所述應該補償感性的無功功率2292.6 kvar
六、 設計方案
1、 無功補償裝置方案
方案一:并聯電容器
方案二:同步補償機(同步電動機同步調相機)
方案三:靜止無功補償器
方案四:靜止無功發生器
2、 無功補償裝置位置方案
方案一:變壓器高壓側
方案二:低壓側Ⅰ母
方案三:低壓側Ⅱ母
七、 方案之間類比
1、無功補償裝置的類比:
三種無功補償類別的比較 | |||
類別 | 裝置類型 | ||
并聯電容器 | 同步補償機 | 靜止無功補償器 | |
設備情況 | 靜止電器,設備簡單 | 旋轉機械,要附屬系統,設備復雜 | 靜止電器,設備復雜 |
操作性 | ① 、通過開關(斷路器)投切,實現單向(容性)級差調節,開關投切次數和間隔均受到限制 ② 屬于靜態無功補償,主要用于穩態電壓調整和功率因數校正 ③ 無功出力與電壓平方成正比,調節效應差 ④ 不增加投運點的短路容量 ⑤ 不能分相控制 ⑥ 本身不產生諧波,可配置成濾波器能吸收外部諧波 ⑦ 設計中要校核諧振條件 ⑧ 運行中本身損耗小 | ① 通過控制系統實現雙向平滑調節 ② 屬于動態無功補償,但響應速度受到限制(約100~400ms)主要用于調相、調壓,換流站提供短路容量,對提高電力系統穩定性起一定作用 ③ 調節效應好,過載能力強,可短期強勵磁 ④ 增加投運點的短路容量 ⑤ 不能分相控制 ⑥ 本身不產生諧波,也不能吸收諧波 ⑦ 運行中要防止自勵磁 ⑧ 運行中本身損耗大 | ① 通過控制系統實現雙向平滑調節 ② 屬于快速動態無功補償,響應速度快(1~20ms)主要用于調相、調壓,電壓的動態支撐。提高電力系統的動態性能,抑制低頻振蕩,限制動態過電壓,不平衡負荷的平衡化 ③ 依靠增大設備容量,正常運行時感性負荷對容性負荷的覆蓋,改善調節效應 ④ 不能增加投運點的短路容量 ⑤ 能分相控制 ⑥ 本身產生諧波,電容器支路配置成濾波器可吸收本身和外部的諧波 ⑦ 設計中要校核諧振條件 ⑧ 運行中本身消耗較小,但大于電容器 |
使用范圍 | ① 容量大小和設置地點靈活 ② 主要用于電力系統負荷變電站 | ① 容量大小和設置地點均受到限制 ② 主用用于電力系統樞紐變電站和換流站 | ① 容量大小和設置地點靈活 ② 主要用于電力系統樞紐變電站、換流站,也用于特殊負荷(如軋機、電弧爐、電氣化鐵道、升降機等沖擊快速變化和不平衡負荷) |
對運行的需要 | ① 簡單,運行維護要求低 ② 單位容量投資小 ③ 運行費用低 | ① 運行維護工作量大 ② 單位容量投資大 ③ 運行費用極高 | ① 運行維護工作量小于同步補償機,但是要求較高技術水平 ② 單位容量投資大 ③ 運行費用較高 |
靜止無功補償器和靜止無功發生器的比較 | ||
類別 | SVC(靜止) | STATCOM(靜發) |
基本原理 | 控制或投切并聯阻抗 | 通過電抗連接的控制電壓或電流源 |
穩態特性 | 見圖5.0.3-1和圖5.0.3-2 | 見圖5.0.3-1和圖5.0.3-2 |
高/低電壓下的運行 | 恒阻抗/電納 | 恒電流 |
占地面積 | 大(電抗器,電容器) | 小于SVC |
損耗 | 1.0~1.5% | 1.0~1.5% |
對暫態的影響 | 無 | 輸出 大電流 |
電壓控制及其響應 | 響應取決于系統強度,要求變增益控制 | 響應取決于系統強度,比SVC更快、更穩定 |
對傳輸功率、穩定及阻尼的改善 | 取決于容量和位置 | 取決于容量和位置,但性能大大優于SVC |
初始通電 | 從高壓系統直接通電 | 儲存能量迅速充電到運行電壓 |
閃變補償 | 優于SVC | |
諧波產生 | 產生低階諧波 | 產生高次諧波,取決于開關模式 |
系統及諧振 | 對既有諧振有影響 | 不影響既有諧振 |
濾波 | 通常要求無源濾波 | 通常不要求無源濾波 |
電壓/電能質量改善能力 | 存在響應限制 | 性能大大優于SVC |
2、無功補償裝置位置的類比:
三個位置的比較 | |||
類別 | 位置 | ||
高壓側 | 低壓側Ⅰ母 | 低壓側Ⅱ母 | |
電壓要求 | ① 高壓側電壓相對較高 ② 要求設備技術水平高 ③ 相對操作較為復雜化 | ① 低壓側電壓相對較低 ② 要求設備技術水平不高 ③ 相對操作較為方便 | 同Ⅰ母(負荷均分分段母線負荷相同) |
經濟性 | ① 設備的電壓越高那么對設備絕緣投資就越大,這樣經濟性反而不顯著。 ② 占地面積較大,擊穿電壓影響較大。 ③ 維修費用昂貴。 | ① 設備的電壓越低,那么對設備的絕緣投資就越小,這樣經濟性就較為明顯。 ② 占地面積較小,擊穿電壓影響很小。 ③ 維修費用較為便宜。 | 同Ⅰ母(負荷均分分段母線負荷相同) |
效果 | ① 高壓的無功功率補償不明顯 ② 增大了變壓器的損耗 ③ 降低了變壓器效率 ④ 可能造成無功倒送 | ① 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較為明顯 ② 降低了變壓器無功損耗 ③ 提高了變壓器的效率 ④ 幾乎不會無功倒送 | 同Ⅰ母(負荷均分分段母線負荷相同) |
八、方案的選定
綜上所述,選定合理的方案為:并聯電容器在變電站低壓分段母線的兩側,且容量為均分方式 。